【快播报】河南人每年至少喝200万吨啤酒,70多家本土啤酒厂所剩无几

作为中国第二大啤酒消费大省,河南人每个夏天至少喝掉200万吨以上的啤酒,仅次于山东。1980年代开始,河南各地市都纷纷上马了啤酒厂,高峰时期达到70多家。

2010年开始的啤酒大战中,华润雪花、青啤、百威英博、燕京等啤酒巨头纷纷登驻河南。被并购或挤垮的本土啤酒品牌越来越多,悦泉啤酒、维雪啤酒、鸡公山、月山、奥克、蓝牌等本土品牌先后停产。

你有没有想过,这些曾经塞满过河南人盛夏记忆的本土啤酒,这些值得我们缅怀青春的品牌,为啥会消亡?


(资料图)

01

47岁的洛阳宫

走向生命的完结

然而这只是河南啤酒的缩影

2017年夏天,在马坡撸烧烤的少老爷们儿突然发现,不管是在夜市摊,还是大超市、小卖铺,再也买不到那瓶江湖人称“夺命11°”的洛阳宫了。

这个曾经霸占了洛阳几代人记忆的品牌,在2013年被业界大咖百威英博收购,却因口味改变,销量下滑。1970年建设的厂子,生命最终定格在了47岁。

然而,这只是河南啤酒的一个缩影。

2016年3月,百威英博宣布关闭航空啤酒停产,这意味着,新乡人的情怀再也无处安放。虽然近几年市场中再次出现航空啤酒,但早已不是新乡人熟悉的味道。

2013年1月,南阳人的心头好天冠啤酒被一家房地产集团收购。

长江路上啤酒厂原址,如今已经是成熟的商业小区了。

2011年7月,华润雪花全资收购河南商丘蓝牌啤酒公司。而在此之前半年,它已经全资吞掉了奥克郑州、漯河、安阳三家工厂。

同年,开封中院受理了汴京啤酒的破产申请,2013年,破产财产被拍卖。

汴京啤酒诞生于1958年,是河南第一个啤酒品牌,曾被誉为“豫啤之冠”。

某位网友把怀念写出了“杭州作汴州”的意思

2010年,华润雪花收购驻马店悦泉啤酒有限公司。

然而资产交接后没多久,悦泉啤酒就停止生产了,悦泉的生产车间也改成了华润雪花。

接下来,月山、维雪等啤酒企业都被大型啤酒企业以惊人的速度完成了收购。

河南啤酒最壮大的时候,远远不止上述几家。

根据统计资料,1999年河南省共有啤酒生产企业31家,年产量在160万吨左右。

更早一点的八十年代中后期,厂子更是多达70余家,几乎每个县都有自己的品牌。

02

1985年“啤酒专项工程”

让中国成为啤酒大国

中国人酿酒的历史很长,但啤酒在中国扎根的时间并不长。

八国联军侵华那年,俄国人在哈尔滨建起了乌卢布列夫斯基啤酒厂,也就是今天哈啤的前身。

3年后,英国人和德国人在青岛合营创办了青岛啤酒的前身——英德啤酒公司。

此后,生活在中国各地的西方资本家纷纷效仿,在北京、广州、上海等地建立啤酒厂。

1915年,侨居俄国的爱国商人郝升堂与同乡好友张廷阁一起,在实业救国的感化下,合资创办了啤酒公司。

为体现双人合资,财源茂盛,取名为双合盛,是中国民族资本投资创办的第一家啤酒企业。这是后来的五星啤酒。

此后,中国的啤酒文化从此热闹起来。

上个世纪80年代,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国家在1985年实施“啤酒专项工程”。

地方自筹26亿,中国建设银行出资8亿,再加上国家用来购买先进流水线的2000万美金,中国正式叩开“国产”啤酒的大门。

一时之间,创办啤酒厂风靡全国,短短几年间,地方啤酒品牌的数量就多达813家,“一城一啤”的盛况蔚为壮观。

产量也在瞬间翻番,如1982年,全国啤酒产量为117万吨,到1985年,啤酒产量就达到310.4万吨。1988年,啤酒产量又翻了一番,达到654万吨。

1992年之前,产量一度突破1000万吨。

1993年,我国啤酒产量超越德国,在此后8年里也一直稳居世界第二位。

2002年,中国啤酒总产量达2386.83万吨,正式超越美国,跃居世界第一。

短短十年, 中国啤酒厂家增长9 倍,产量增长17.6 倍,,成为名符其实的啤酒大国。

彼时,全国各城甚至各县都有自己的啤酒厂,夏日里喝一瓶冰镇啤酒成为老百姓休闲娱乐的时尚之举。

伴随产量增长的,必然还有“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资本并购故事。

青岛啤酒博物馆

这期间,青岛、燕京等老牌大厂主动出击,做大做强;但更多的地方啤酒小厂被收购吞并,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之中。

03

随着手工割麦大军不再

本土啤酒还能卖给谁?

很多文章对河南啤酒没落做过梳理,不外乎几个原因:

品牌杂散乱、产品同质化。再加上从1997年开始的价格战,以及趁虚而入的巨头品牌。

中原啤酒市场也就基本不属于本土企业了。

其实,除了这些,还有一个原因——手工割麦的人很少了。

以前的麦季是和啤酒、变蛋联系在一起的。

麦收时节的饭菜往往很简单,因为收麦子才是这个几天最重要的事情。没时间做饭的人家,一块凉馍,几根大葱,就是一顿饭。

不管兜里有钱没钱,在割麦前去街上批发几件啤酒绝对是正事儿。没钱的,只管给卖家赊账,收了小麦不就立马变现了么?

拉到了麦地,随便往沟里一放,凉水冰着。

饭晌或者干活的间隙,找棵树靠着,用牙咬开盖子,吨吨吨就是一瓶。

酒是粮食精,一瓶下去,解渴又挡饥。啤酒里的碳酸到了胃里,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喝完打个嗝,清清爽爽又是一条好汉。

要是能再摸出几个变蛋,那简直是整块地里最靓的崽了。

每一个忙碌的麦收时节,像一个布满了辛劳的“啤酒节”。

大人忙着喝,小孩忙着收瓶子。两块钱的啤酒,瓶子也能卖五毛钱。麦收结束,每家院子里,一定有一个角落里,整齐地堆着啤酒瓶子。

有经验的,一定会先摸摸,瓶底的字母是A还是B。

当麦忙从十天半月变成收割机突突而过的半天,对于农业大省河南来说,啤酒大军失掉了一大半。

当年轻人开始嫌弃工业啤酒,转而投向了追究和小众和精酿的怀抱,河南70多家啤酒厂只剩下金星也就不足为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