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美”催生美丽经济新业态

客家文化如何精彩?走进黄江镇黄牛埔村客家文化旅游区,连片的客家瓦房建筑,富有客家味道的特色商铺,在传承村庄文化的同时,也进一步带动当地特色集体经济的发展。

近年来,黄江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在改变乡村发展面貌的同时,结合“百千万工程”,以优美整洁的环境促进美丽经济发展,催生出包括露营、集市等在内的一系列新业态,进一步带动当地居民富起来、强起来。

刘慧茹韦基礼


(相关资料图)

环境提升

“8+1”项目全面改变乡村面貌

“生态与城市融合,自然与人文共生。”今年,在东莞市林长办、东莞市林业局联合东莞广播电视台举办的“绿美广东竞风华”活动中,黄江镇顺利入围十强。

黄江因何坐稳十强宝座?近年来,黄江大力推进城乡一体绿美提升行动,以乡村振兴“8+1”项目为抓手,大力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打造干净整洁乡村新面貌。

“你根本不能想象原来出租屋之间的小巷子有多脏乱差。”黄江镇袁屋围村居民袁先生表示。而如今走进袁屋围村,迎面可见的是干净整洁的街道,利用“三线”整治为切入口,辖区内居民房之间的“小巷子”等各背街小巷的空间资源,经过合理规划、重新整治,从墙面到地砖里里外外重新装修布局,如今也摇身一变成为可供居民停放电动车,且方便电瓶车充电的迷你停车场。其中,对“三线”、消防装置、监控设备、充电装置的重新布局,有效解决了群众使用电动车的系列问题,辖区居民的抱怨少了、认可增加了。

美观舒适、有序便民,是袁屋围村开展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标准,而 “小巷子”的整治工作,仅仅是黄江镇乡村振兴工作的一个缩影。当前,黄江乡村蝶变的新画卷正在快速铺开,全镇人居环境正向“全域美”转变,高品质城乡绿美生态环境加快形成。其中,胜前岗荔枝公园的蝶变常常为当地人所乐道。

两年前,胜前岗荔枝公园还只是一个荔枝园,落叶多,蚊子多,下雨导致泥土流失,村民种菜施肥味道大,槽点数不胜数。而老村旧村的“脏乱差”一直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顽疾,如何破题?考虑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以及群众对公园的需求,胜前岗组织实施荔枝公园改造升级。如今的胜前岗荔枝公园,环境从以前脏、乱、差变为现在洁、齐、美。每到傍晚时分,都充满了群众的欢声笑语,小朋友在儿童游乐健身区奔跑、玩耍,村民相互拉家常。

相同的变化发生在黄江社贝村,2020年以来,随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不断推进,社贝街边公园、休闲公园、口袋公园几个小公园崭新明亮,吸引了不少居民驻足休闲,随着农村人居环境美起来,社贝村的老村旧村正焕发出新活力。

“以前街边公园这块场地比较荒芜,植被损害严重,村民都不敢走近这里。”社贝村党支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改变脏乱差的现象,社贝村党支部积极谋划,从细节着手,将原本破烂不堪、杂草丛生的废旧土地利用清理出来,建设成一个街边公园。如今,该街边公园被划分成三个区域,分别为休闲放松区、儿童游乐区、健康步道,可供村民活动遮阴休憩,同时兼顾儿童娱乐场所,营造出舒适氛围,进一步提升了村民生活幸福感,建设宜居社区。

“很舒服,现在有个地方可以给小朋友游玩,我们也可以和朋友坐下来聊聊天、散散步,很期待社贝村变得越来越好。”社贝村居民黄女士说。

只要肯下“绣花功夫”,环境黑点也能变亮点。乡村振兴工作开展以来,北岸社区投入了近400万元,在居民密集片区唐贝新建了8600平方米的北岸休闲运动场,配备了一个五人制足球场、两个室外篮球场、一个标准化多功能公厕,450米彩色漫步道,成了居民又一休闲好去处。

“以前这里就是臭水沟,现在修成了停车场,不仅处理了污水、工业污泥,没有臭味了,还解决了我们村民的停车问题,现在村民们出行都很方便。”北岸社区居民华叔说,“现在改造完成了,社区里不仅卫生好、空气好,还新修了体育馆,休息时间都有了好去处!”

分红增加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

村子变美了,分红增加了,这是黄江镇梅塘社区居民津津乐道的事。

这个位于黄江镇南部的社区,聚焦“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目标清单,持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随着一项项乡村振兴项目的落实,一件件惠民实事的落地生根见效,梅塘社区生产生活环境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在补齐发展短板的同时,梅塘社区乡村振兴项目的落实也进一步带动了产业振兴。十年来,梅塘社区工商业持续兴旺,工业企业从原来的500多家到现在的1080多家,规上企业从原来的60多家到现在的135家,个体工商户从900多家到现在的1900多家。目前,社区已发展成为商业网点、结构合理、业态多样、功能齐全、区域辐射优势明显的新型农村,百姓的幸福实实在在、可见可感。

日前,东莞出台了《关于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指出,力争到2025年,村组集体净资产达2433亿元,年均增长5%;经营纯收入达269亿元,年均增长5%。而东莞的镇域、村组经济富有活力,东莞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农村集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百千万工程”的推进更离不开村的“融入”。推进“百千万工程”,黄江必须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持续盘活集体资源,优化发展路径,为实现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区域协调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注入强劲动力。

在黄江镇龙见田村,高新科技孵化型产业振兴大楼的建设正紧锣密鼓地推进着。龙见田村计划在大楼建成后,以此为机遇引进更多高科技、高质量的企业进驻,推动人才集聚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从而进一步实现存量土地优质更新,盘活集体用地,增加集体经济收入,提高村民分红。据了解,项目共约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万平方米,建成后预计每年增加集体收入约500万元,无疑将进一步带动龙见田村富起来、强起来。

过去,龙见田村的收入主要来源是厂房物业的出租,辖区内共有20间厂房物业,由于大部分都是老旧厂房,容积率低,2019年收入仅有约1700万元。乡村振兴以来,龙见田的人居环境、创业就业环境大幅优化提升,辖区居民出行更加便利,也吸引了越来越多企业将目光投向龙见田。

通过推进系列“微实事”“微改造”“微整形”,龙见田村容村貌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在乡村振兴的加持下,龙见田还增设人行道、垃圾桶,优化升级路灯照明、绿化设施,配套建设街头口袋公园等小景观,并对辖区市场外观进行升级,改造旁边空地规划停车场,解决车辆乱停放问题,基础设施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

“为了吸引更多外地创业者选择我们的厂区,我们对厂区外部进行了硬底化和停车位划分,在满足群众、创业者需求的同时,让整体创业就业环境更加整洁有序。”龙见田村党支部相关负责人介绍。

环境的整体改善使龙见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进驻,现年收入已提高至约2000万元,村民人均分红增加了。村民因此感受到了乡村振兴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变化,但这仅仅是一个开始。

“除了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本村现有资源对人居环境进行进一步升级改造,我们还计划利用产业振兴相关新政策,持续优化全村产业结构,统筹推进用地布局、农业项目建设,加大投入、加强管理,制定升级提升相关方案,致力于打造一批高新产业园及特色绿色产业带,提升产业融合发展水平。”龙见田村党支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农文旅融合

新产业新业态呈现别样精彩

这个暑假,黄江又火了。作为东莞南部九镇之一,黄江镇的生态人文游得到了众多家长、学生的青睐,黄江镇黄牛埔森林公园、黄牛埔湿地公园、黄牛埔美术馆、黄江镇科技公园等网红景点游人往来不绝,纵情享受自然与人文交织所带来的充实与快乐。

最近两年,黄江加快对公共文化空间进行提档升级,从美术馆、科技公园、党史公园等“四园四馆”相继建成,到村史馆、小广场等77个公共文化空间相继启用,一批高品质文化场馆遍布黄江各地。这正契合了广大群众对高品质文化空间的需求。

暑假期间,乡村生态游、赏花踏青、休闲露营更是成为游客举家出行、自驾短线旅游避开重点景区高峰的最佳选择。而随着生态环境好转,黄牛埔水库碧道湿地公园成为不少家庭的青睐之地,游客数量明显增多。户外体验、户外露营成为热潮,市民游客体验亲子骑行、散步欣赏美丽风景,还有不少游客在草坪上野餐、露营,感受微风拂面,享受休闲时光。

随着户外体验、露营文化而来的,还有“夜市经济”。以80、90后为主力的一群年轻的创业者把握机遇,在人群聚集的营地附近摆起了摊,一辆小型面包车的后备箱可能就是一个迷你版的吧台、咖啡台、厨房,让游客们即使身处自然,也能纵享城市“夜生活”的快乐。

此外,随着乡村振兴工作持续推进,黄江乡村文化勃发新生机,红色文化与本土历史交相辉映,不仅让红色精神与本土历史文化在一代代黄江人之间传承,更带动了当地文旅产业的发展,黄江农文旅进一步融合发展,乡村面貌展现出别样的精彩。

其中,长龙社区特别注重挖掘辖区的红色文化和历史文化,将红色元素和历史元素融入美丽乡村建设,打造独具特色的长龙社区竹山吓村乡村振兴项目;黄牛埔村通过打造多元的文化场景,为村镇、市民、游客提供更加多元丰富的消费选择,增强客家文化消费吸引力。此外,由黄江推出的文化振兴路线更是将党史公园、板湖村梁氏公祠、胜前岗村史馆、北岸村史馆、梅塘烈士公园及长龙秀荣别墅等红色文化阵地与本土历史串联起来。

与此同时,黄江还加快实施文化惠民工程,谋划艺术节、体育节等多样化主题活动,充分挖掘镇内文化特色,创新探索文旅融合发展之路,着力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