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快报!西部高校优化科研组织须找准新的突破点


(资料图片)

自2022年8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高校有组织科研推动高水平自立自强的若干意见》以来,“有组织科研”已成为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热点话题。科研组织模式变革是科研发展方式转变的核心。东部高校基于项目设计、平台建设、团队组建、制度支撑等方面的优势,在科技创新竞争中赢得了更多的主动权以及更为丰富多元的资源配置。当前,西部高校如何在国家大力推进有组织科研的浪潮中顺势而为、借势而进,推动构建有利于履行服务使命且具有西部高校特色的有组织科研新模式,是亟须探讨的主题。

科研组织目标从“学科中心”向“需求导向、问题中心”转变。推进科研组织目标向需求导向、问题中心转型,就是要引导西部高校科研组织的知识生产侧重面向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首先,需要推进观念的转变。不应再把论文发表数量、专利数量看作科研组织创新的主要成果和目标,而要以做成实事、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其次,需要推进团队组建方式的变革。科研团队组建应从“学科+目标”团队模式,走向更加聚焦解决实际问题、耦合依托多学科成员分工互补的“任务攻关”团队模式。再其次,需要推进机制的变革。应当推动建立能跨越学科组织界限、高效整合全校科研资源协同开展科研任务的科研组织模式,推动“小散全”组织向“综合型”组织转变。同时,还要构建有利于有组织科研的评价激励机制。

科研组织形态从“刚性”向“液态”转变。液态型科研组织是一种可伸缩、易变形的科研组织形态,它打破了传统科研组织的刚性结构和组织层级,为科技创新和跨组织合作提供更多的可能性。推进西部高校科研组织从“刚性”走向“液态”,就是要打破科研组织形态的封闭、独立及任务线性化特征。首先,要打破科研组织强边界的特性。推进以需求为导向的有组织科研,需要融合多学科、多领域以及创新链、价值链上不同位置的研发与资助主体,推进构建可伸缩的柔性科研组织以满足融合研究的需要。其次,要打破科研组织独立和强稳定的特性。西部高校科研组织要具有持续的竞争力,必须打破科研组织的独立性,促进科研人员流动。再其次,要打破科研组织目标强一致的特性。“去标签化”和“自组织化”是科研组织“液态化”的重要特征,西部高校科研组织要打破固有标签思维和组织壁垒,聚焦产业发展,研究真问题、解决真问题,承担起服务国家和社会发展的使命责任。

科研组织主体由“单一”向“多元协同”转变。当前,多学科协同攻关已成为知识生产的新常态。西部高校要顺应新趋势,积极推进跨学科、跨学院、跨院所的科研合作,从而改变单打独斗的习惯和创新资源分散的现状。首先,推动建立矩阵式跨学科跨学院交叉科研团队。当前,不少西部高校的学科群建设,实质就是创建横跨学科和院系的问题解决式组织模式,使得资金、人才、信息等创新资源在不同主体间贯通,科研组织实现以优势学科为主体、多学科协同的形态。其次,推动建设跨学科研究实验室。西部高校要逐步打破实验室现有学科体系和组织框架,融合校内多学科人员,甚至校外科研机构和企业,推进实验室建设主体的多元协同。再其次,推动跨院所和企业的协同创新联盟建设。以重大项目和协议为牵引,以问题为导向,调动不同单位的科研力量和资源,实现理论知识和技术成果双增长。

科研组织结构由“实体”向“虚拟化”转变。人才和创新物质条件是高校推进科技创新的根本与保障,西部高校恰恰在这方面处于相对弱势,因此,“借力”势在必行。虚拟科研组织围绕特定的研究目标与内容,利用信息技术将各种创新资源和必要的组织功能融合在一个柔性的研究单元中,形成一个核心能力与资源互补共享的动态研发联盟,能够实现更大的跨组织间的科研合作。西部高校可将虚拟科研组织作为实体组织的有益补充,使部分科研组织从实体走向虚拟,从而更好地将高校、企业及优势科研群体连接起来,促进科研组织与校外资源信息的交流。这样,有利于打破西部高校与外部社会和优势科研组织间的横向壁垒,突破西部高校人才和物质资源匮乏及科研能力有待加强等瓶颈,实现多方资源为西部高校所用,并提升西部高校参与重大科研项目和解决社会重大需求问题的能力。

科研组织职能由“服务型”向“组织—策划—协调—服务型”转变。科研组织是科学创新的主体,也是自我管理的主体。科研组织既需要从外部社会获取必要的政策、信息、人才和经费等支持,又需要将创新成果应用于社会从而体现其价值。外部环境和社会需求是复杂多变的,因此需要科研组织自我调适,丰富完善组织职能,实现组织的“自我组织化”。此外,推进有组织科研,还要“倒逼”科研管理机制体系的变革,引导科研组织从传统单兵作战式的“服务型”向团队协作攻关的“组织—策划—协调—服务型”转变,从而进一步提升科研组织对国家发展急需科技和地方产业“卡脖子”问题的快速响应能力。

当然,科研组织模式没有一成不变的“最佳”设计,任何组织形式之间都不等效,组织只有在与环境的相互影响中才能达到动态平衡。西部高校在人才与物质投入相对匮乏的现状下,对科研组织的优化调整不能仅仅锁定在内部,必须朝新的方向突破,既要打破内部行政壁垒和封闭的格局,又要从传统走向前沿,瞄准科学发展的方向不断进行新的调整组合。

(作者单位系广西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

《中国教育报》2023年05月08日第6版